王耀武是蒋军中难得的“明白人”,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,王耀武虽然精于算计,但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,以至于他进了战犯管理所还在为三件事后悔:当年那三个关键节点园十州,只要一次选择正确,他的人生轨迹机会发生转变,只可惜当时一念之差,这才铸成大错——用唐末割据军阀、魏博节度使罗绍威话来说,就是“合六州四十三县铁,不能为此错也。”
罗绍威是被“亲家”、梁王朱温坑了,王耀武这位抗日名将,则是被老蒋坑了:抗战胜利后,王耀武原本是想解甲归田,开着从美国买回的两台拖拉机,回山东老家种种地、经经商,几百亩良田,两头“铁牛”,再开几家糖果糕点作坊和连锁商店,那才是他梦想中的人生巅峰,这个梦想,他在上海康泰饼干公司做学徒的时候就开始了。
王耀武父兄早逝,在慈母抚育下长大,事母至孝的王耀武从小对读书不大感兴趣,草草读了几天四书五经就外出打工,先在天津一家烟草公司当杂工,后又去了上海的糖果公司当学徒——他投考黄埔军校的路费,就是“东家”资助的。
王耀武才不相信什么“军人的最好结局是在最后一次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”,他在抗战中立下赫赫战功,对得起列祖列宗,剩下的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过自己的小日子了——王耀武不贪军饷不喝兵血,但却并不是没有钱,这一点曾经监视过王耀武的沈醉十分清楚:王耀武一边带兵打仗一边做买卖赚钱,最后还把他曾经打工的那家糖果公司买了下来。
沈醉确实监视过王耀武,那是在淞沪抗战期间,王耀武是七十四军五十一师师长,李天霞是副师长,沈醉是“军委会战地随军调查组罗浏组组长”,五十一师打得怎么样,沈醉都会记下来上报戴笠,戴笠再转报老蒋。
老蒋对王耀武抗战期间的表现是极为满意的,所以抗战胜利后王耀武不想带兵打仗,老蒋却不肯放过他。王耀武装病躲进武昌一家医院,老蒋派专机把他接到重庆大灌迷汤:“看你气色,精神都很好,你有什么病?(王答:‘胃病咯血,这是多年来饮食起居失常的缘故。’)休息休息,生活一正常,不久会好的。日军虽然赶出去了,可还有内患,共产党和我们能合作吗?内战还是要打的,时局能让你休息吗?你知道济南很重要,派别人去难以胜任。你是山东人,我认为你去最为相宜,你不要怕困难,我一切都有办法。”
这就是王耀武最后悔的第一件事:他装病装得好好的,却经不住老蒋“衣锦还乡”的诱惑,结果弄成了沐猴而冠,被老蒋赶鸭子上架,架在火上烤了。
王耀武不想打仗,但回家当“父母官”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,而且当 “省主席”也真是一件很风光的事情——王耀武没想到内战那么快就打起来了,他原本是想回山东做出一番政绩的,所以练兵备战不积极,却搞出了一个《山东省政府施政纲领》,其中居然还包括土地改革和经济、文教振兴与重建计划。
老蒋对王耀武的“施政纲领”根本就不感兴趣,他认为王耀武的主业应该是当好“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”园十州,这对师生就成了猴吃麻花——满拧:如果王耀武真想打仗,就不会不扩军备战,以至于最后防守济南的时候几乎无兵可用,老蒋还以为王耀武胸有成竹,会用济南坚固的城防顶上三五个月呢。
王耀武直到李仙洲全军覆没,解放军即将合围济南才着了急,他当时有两个想法:第一,让老蒋给他大规模增加兵力和装备,坚持到杜聿明来救援;第二,象征性地抵抗几天,就脚底抹油开溜。
老蒋没有像此前承诺的那样给予王耀武应有的支援,王耀武也没有及早开溜,这就是王耀武最后悔的第二件事:我把老婆孩子都安置在了安全的地方,也铺好了后路,怎么就没带她们远走高飞?我去了香港或南亚,老蒋能奈我何?
王耀武后悔自己被老蒋忽悠瘸了,没有及早逃出济南,他在《济南战役的回忆》(发表于全国《政协文史资料选辑》第十八辑)中回忆:“济南形势十分孤立,只靠现有的部队是无论如何守不住的。我即于1947年5月15日乘飞机到南京见蒋介石,向他报告军事情况,并建议放弃济南,将在济南一带的军队撤至兖州及其以南地区,与徐州一带的部队联成一片,并巩固徐州至兖州的铁路交通,以利尔后的作战。蒋听到我这个建议,不满意地说:‘你不从大处着眼。对济南的问题,我曾考虑过。我们必须确保济南,不能放弃。’接着,他说了一套为什么要确保济南的理由。”
老蒋列出了“必守济南”的三个理由,同时又连哄带吓唬王耀武:“济南如果被围攻,我当亲自督促主力部队迅速增援。只要你能守得住,援军必能及时到达,我有力量来解你们的围。为了确保济南,必要时还可以增加防守部队。你们如不发愤努力,坚定意志,将死无葬身之地。”
老蒋说大话使小钱,杜聿明也盲目乐观,王耀武虽然很精明,但骨子里还是比较憨厚,相信了老蒋和杜聿明的保证——当年杜聿明从某种意义上也算王耀武的“长官”,因为“绥靖区”跟兵团平级,而杜聿明则是“剿总”副总司令。
如果王耀武坚持说济南守不住,那么老蒋一气之下,顶多把他一撸到底,看在他抗日有功的情分上,并不会将其抄家下狱,这也正是王耀武后悔的原因之一:连张群和何应钦都提醒过他,可是他当时居然没醒过来。
何应钦对王耀武讲了大局,也就是蒋军已经被消灭二百多万,再打下去后果不堪设想,还一语双关第暗示:“希望你守住济南,不要再向共产党送‘礼’了。”
何应钦的真实意思,是王耀武困守济南就是给解放军“送礼”,张群则说得十分直白:“蒋总是说政治配合不上军事,兵员粮食困难也要怪我们。军队一打就败,地区不断地缩小;地区愈缩小,兵员粮食也就愈没办法。这样打下去,真是危险。”
张群是老蒋的“好友”,何应钦也是军方大佬,这两人明里暗里说济南守不住,但王耀武还是没有下定逃出济南的决心,这就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最佳机会——老蒋确实承诺给他增派一些部队,比如周志道的整编第八十三师,但刘峙坚决反对,讨价还价之后,只往济南派了一个旅。
王耀武当五十一师师长的时候,周志道是该师三〇三团团长,王耀武任七十四军副军长兼五十一师师长、七十四军军长的时候,周志道是五十一师副师长,如果周志道在济南,是有可能保着王耀武逃出去的,起码不会像吴化文一样阵前起义。
如果周志道的整编八十三师调到济南,那么吴化文能不能起义、肯不肯起义就是一个问题了,这也是王耀武最后悔却不能明说的第三件事:吴化文起义的时候,王耀武的应对之策并不得当,甚至根本就没有应对之策。
吴化文起义,王耀武事先已经知情,却没有调兵阻截,他自己说是很后悔没有跟吴化文一同起义,但真实想法是不是后悔没有早点拿下吴化文,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。
王耀武被俘后,曾给吴化文写过一封信,大意是抱怨吴化文起义的时候没有带上自己,这封信说的可能是真话,也可能是假话,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王耀武在《济南战役的回忆》中说他对吴化文的起义采取的是听之任之态度:“八十四师一五一旅一个姓王的团长,跑到绥靖区司令部要求立即见我,说有极重要的事向我报告。吴化文还不知道这个团长已来告密,为了麻痹我和掩盖他的行动,他叫他的副师长杨团一打电话给我,报告他的阵地没有什么变化,并说,为了增强战斗力,请发轻机枪百挺及大卡车若干辆。我也装着不知道他的起义行动,回答说:‘我可以设法抽调一部分给你们。’此时我看到情况更加恶化,军心涣散,士气低落,认为即使吴化文不起义,也难得守住,与其在济南等着被俘,不如先走为妙。”
如果王耀武及早对吴化文动手,或者假装不知道吴化文起义并对吴部突然袭击,结果可能就会糟糕很多,所以我们不知道王耀武的“后悔”,是后悔没有及早起义,还是悔不该放吴化文走。
不管怎么说,王耀武做错了这三件事,后悔已经来不及了,他便衣出逃到寿光被捉,实际还是逃得太晚了。
读者诸君看了王耀武的回忆录,肯定也有很多话要说:在您看来,王耀武半推半就出任山东省主席兼第二绥靖区司令,一方面是老蒋太能忽悠,另一方面是不是也有王耀武想“富贵还乡”的意思?王耀武在吴化文事件上十分后悔,他后悔的是什么?
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